渐被淡忘的莆仙“七月半”
- 爱上莆田,爱上莆田人
- 莆田人论坛,莆田最大的生活资讯论坛
- 金杯,银杯,不如咱老百姓的口碑!
这个节,曾和春节一样隆重,历时6天,还有“放水灯”“接送公妈”等奇异风俗,如今聚居方式被打破,过节人少 祭祖行孝中元节曾很讲究 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、民俗专家林成彬说,莆仙地区两个最重要的节日,一个是大年三十,俗称“顾某”,也就是顾着老婆的意思。还有一个就是“七月半”,俗称“顾祖”,祭祖行孝是过节的主题。 林成彬告诉记者,每年农历七月十一和十二,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用糯米磨浆加“金水”,也就是碱水蒸成的粿,因为颜色金黄,所以称这种食物为“金粿”,这是中元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。此外,还要摆设祭品,恭请祖先返家,俗称“接公妈”。 农历七月十三和十四,已出嫁的女子,如果娘家父母双亡,或一方亡故,要领夫婿携儿女回娘家哭奠“送纸”,称为“送头年纸”,祭品有果品及猪头、猪蹄、金粿、薄荷糕和纸箔。娘家收礼之后要回礼,一般要送红灯笼一对、碗十个、婴儿坐用的“车椅轿”等礼品,让女儿挑回家表示添丁幸福,生活甜美,所以叫“挑来挑去”。 农历七月十五为祭日,也称“接公妈”。这一天,无论是旅居海外的华人、华侨,还是在外省市工作的亲人,都要赶回家乡,全家相聚一堂,共祭祖先。中元节晚上,莆仙一些寺庙还举行普度和孟兰会,沿海民间也有用白纸折成各种花朵、船只,在中间点上蜡烛放漂水上的“放水灯”风俗。农历七月十六,各家举行“送公妈”,莆仙中元节也到此结束。 独特风俗急需传承保护 “莆田文献名邦,自古注重礼仪,现在不比以前,莆仙传统中元节过节方式早就被淡化。”林成彬清楚地记得,上世纪80年代,有一年中元节,他在莆田陈氏祠堂里看到,陈家的子孙在祭祖后,跪着接受族长对家规祖训的教育,族长介绍着先祖陈俊卿、陈瓒、陈文龙的事迹。“以前都是聚族而居,人们很有家族观念,一般大家庭都要进厅堂,大家族则要进祠堂祭拜祖先,接受传统道德教育,七月半祭祖是件非常严肃和重要的事。现在随着城市发展,聚居方式被打破,家族亲戚多散居,亲情淡薄,家族观念缺失。”林成彬认为,这是导致中元节传统民俗淡化的主要原因。 |
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: | ||||||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欠扁 | 支持 | 很棒 | 找骂 | 搞笑 | 软文 | 不解 | 吃惊 |
- 福建新增20个省级小城镇试点镇 埭头枫亭榜上有名
- 莆田:节后,名车这般返程
- 你知道怎样不被职场闺蜜伤害吗?
- 莆田:女子身陷传销窝点 假装顺从寻机报警
- “8.13”泉州地震谣言面前 泉州人很淡定
- 莆田市摄影家协会资助莆田学院25位优秀贫困生
- 莆田家用电热水器洗澡被电成植物人,阿里斯顿的牌子
- 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家庭每户每月免费用电15度
- 光天化日一男子当街刺死年轻女子
- 仙游地震属于震群型地震 是我省正常的地震现象
- 省运会青少年部比赛8月移师水上 将产生44枚金牌
- 抗倭遗址莆禧古城蜈蚣军道600年后仍在使用
- 第十五届莆田市枇杷节 世界最大枇杷拼图诞生
- 公关人员的礼品礼仪
- 应付尴尬的个人礼仪
- 哪些食物可以健康心血管
- 表示感谢的礼仪细节
- 如何做到言之有“礼”
- 常吃香蕉防12种常见病 有效维持血压稳定
- 盘点12个健康误区:睡觉要仰卧 想瘦少吃肉